當你準備遞出名片時,到底該說什麼才對?想像一下這個場景:你剛在一個研討會上聽完一場超棒的演講。你走上前跟講者說:I really enjoyed your presentation. 然後呢?這時候就可以自然地拿出名片說:Here’s my card, just in case you’d like to connect. 看,這樣是不是比直接說 This is my business card 聽起來更順暢、更有溫度?
在華人文化中,當我們加入一個新環境,例如第一次參加會議或加入新團隊時,很自然會說「請大家多多指教」,來表達謙虛和學習的意願。然而,這句話在英文中並沒有完全對應的直譯。如果你直接說 Please give me a lot of advice,反而會讓母語者感到困惑。這篇文章將教你如何在不同情境下,用最道地、最自然的英文來表達這個意思。
當你下次在會議中腦袋一片空白,不小心把 David 叫成 Daniel 時,你該怎麼辦?千萬別裝沒事!你可以立刻說: My apologies, Daniel. I meant to say David. 這種即時的更正,才能化解當下的尷尬時刻。這就像一個小的社交「修補程式」,能快速恢復對話的順暢度。
當走到一家店門口,想問「你們幾點開?」卻又怕講錯,只好默默打開 Google Maps?其實不用這麼麻煩!直接走進去,笑著問一句 Hi, what are your hours? 就搞定了。這句話超級萬用,從咖啡廳到服飾店都適用。如果想順便問週末,就補一句 Are you open on weekends?,對方馬上就能get 到你的問題!
中文:這件事就看誰願意來開第一槍,讓事情能夠浮上檯面。 英文:It’s about who’s willing to take the first shot to put the matter on the table. 情境一:日常口語表達 適用時機 與朋友、家人或同事的日常對話 常用說法 Who’s going to bite the bullet and bring it up? 中文:誰會願意咬牙去提起這件事? 發音重點:Bite the bullet 的 t 發音與後面 the 連接,聽起來像 bite-thuh 。 Someone needs to take the lead and get this out in the open. 中文:需要有人帶頭把這件事公開。 發音重點: Out in the open 裡的 in the 可以弱化,聽起來像 out-n-th'open 。 It’s up to someone to make the first move and get the ball rolling. 中文:這就看誰願意先起頭,讓事情開始動起來。 發音重點: Get the ball rolling 是一個非常常見的片語,重音在 ball 和 roll 上。 情境二:正式商務場合 適用時機 商務會議、對長輩或不熟悉的人 專業表達 This situation requires a catalyst to bring the matter into the open. 中文:這個局面需要一個催化劑來讓這件事公開。 語調:使用較為嚴肅且帶有分析性的語氣。 We need a leader to initiate the discussion and surface these concerns. 中文:我們需要一位領導者來發起討論,讓這些顧慮浮現出來。 用法: Initiate 和 surface 都是正式且專業的動詞,適合商務溝通。 The issue will only progress when s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