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這件事就看誰願意來開第一槍,讓事情能夠浮上檯面」英文怎麼說?「開第一槍」、「浮上櫃面」的口語、專業與書信英文表達方式

「這件事就看誰願意來開第一槍,讓事情能夠浮上檯面」英文怎麼說?「開第一槍」、「浮上櫃面」的口語、專業與書信英文表達方式

中文:這件事就看誰願意來開第一槍,讓事情能夠浮上檯面。
英文:It’s about who’s willing to take the first shot to put the matter on the table.


情境一:日常口語表達

適用時機

與朋友、家人或同事的日常對話

常用說法

Who’s going to bite the bullet and bring it up?

  • 中文:誰會願意咬牙去提起這件事?
  • 發音重點:Bite the bullet 的 t 發音與後面 the 連接,聽起來像 bite-thuh

Someone needs to take the lead and get this out in the open.

  • 中文:需要有人帶頭把這件事公開。
  • 發音重點:Out in the open 裡的 in the 可以弱化,聽起來像 out-n-th'open

It’s up to someone to make the first move and get the ball rolling.

  • 中文:這就看誰願意先起頭,讓事情開始動起來。
  • 發音重點:Get the ball rolling 是一個非常常見的片語,重音在 ball  roll 上。

情境二:正式商務場合

適用時機

商務會議、對長輩或不熟悉的人

專業表達

This situation requires a catalyst to bring the matter into the open.

  • 中文:這個局面需要一個催化劑來讓這件事公開。
  • 語調:使用較為嚴肅且帶有分析性的語氣。

We need a leader to initiate the discussion and surface these concerns.

  • 中文:我們需要一位領導者來發起討論,讓這些顧慮浮現出來。
  • 用法:Initiate  surface 都是正式且專業的動詞,適合商務溝通。

The issue will only progress when someone is willing to be the first to address it publicly.

  • 中文:這件事只有在有人願意率先公開處理時,才能有所進展。
  • 情境:這句話常用在分析問題的癥結點,強調行動的重要性。

情境三:書面表達

適用時機

Email、正式信件、學術寫作

文書寫作

The resolution of this matter hinges on an individual’s willingness to be the first to confront the issue directly.

  • 中文:這件事的解決取決於某個人是否願意率先直接面對這個問題。
  • 情境:Hinges on 是一個正式的動詞,表示「取決於」,適合寫作。

A key challenge is identifying who will undertake the responsibility of bringing these issues to light.

  • 中文:一個關鍵挑戰是確定誰會承擔起將這些問題公諸於世的責任。
  • 情境:Undertake the responsibility 是正式且專業的說法。

Breaking the stalemate requires an individual to make the inaugural move and disclose the hidden complexities.

  • 中文:打破僵局需要有一個人發起最初的行動並揭露那些隱藏的複雜性。
  • 情境:Inaugural move  disclose hidden complexities 都是極為正式的書面語。

常見錯誤避免

❌ 錯誤說法

Who will fire the first shot to let the thing appear?

✅ 正確說法

Who will take the first shot to bring this to the surface?

  • 中文:誰會率先行動,讓這件事浮上檯面?

錯誤分析

  • Fire the first shot 在字面上非常直白,但在語境上不常用於這種非軍事、非競爭的情境,take the first shot 才是更自然的習慣用語。而 let the thing appear 則過於直譯,英文母語人士會用 bring something to the surface  get something out in the open來表達「讓某事浮上檯面」的概念。
  • 學習技巧:掌握核心片語,而不是逐字翻譯。把「開第一槍」視為一個整體概念 take the first shot,把「浮上檯面」視為另一個整體 bring to the surface

實用單字與片語

核心單字

catalyst [n.]

  • 意思:催化劑,促成改變的人或事
  • 例句:He acted as a catalyst for change in the company. (他扮演了公司變革的催化劑。)

initiate [v.]

  • 意思:發起,開始
  • 例句:We will initiate the new project next month. (我們下個月將啟動新專案。)

confront [v.]

  • 意思:面對,處理
  • 例句:It’s time for us to confront this difficult problem. (是時候我們該面對這個棘手問題了。)

實用片語

take the first shot

  • 意思:率先採取行動,開第一槍
  • 例句:No one wants to take the first shot and propose the controversial idea. (沒有人想開第一槍,提出那個有爭議的想法。)

bring something to the surface

  • 意思:讓某事浮上檯面,公開
  • 例句:The reporter’s investigation helped bring the corruption to the surface. (這位記者的調查幫助讓貪腐問題浮上檯面。)

get the ball rolling

  • 意思:開始行動,讓事情啟動
  • 例句:We need to get the ball rolling on this project if we want to finish on time. (如果我們想準時完成,就需要讓這個專案開始動起來。)

實際應用練習

練習情境

面對一個長期被忽視的團隊問題

This team issue has been ignored for too long. It’s time someone takes the first shot and brings it to the surface.
這個團隊問題被忽視太久了。是時候有人開第一槍,讓它浮上檯面了。

在一個充滿爭議的會議上

We are all walking on eggshells. We need a brave person to bite the bullet and initiate the discussion about the budget cuts.
大家都小心翼翼、不敢開口,我們需要有人硬著頭皮,先把預算縮減的議題提出來。。

為了一項新政策寫Email給同事

The success of this new policy hinges on our team’s willingness to take the lead and disclose any potential challenges early on.
這項新政策的成功取決於我們團隊是否願意帶頭並及早揭露任何潛在的挑戰。


延伸學習

相關表達

break the ice

  • 意思:打破僵局
  • 例句:The manager started with a joke to break the ice before the meeting.( 經理在會議開始前先開了個玩笑來破冰。) 
take the initiative
  • 意思:採取主動
  • 例句:Employees are encouraged to take the initiative in solving problems. (鼓勵員工主動解決問題。)

學習小偏方

💡 記憶技巧

將「開第一槍」想像成一個人勇敢地從人群中走出來,率先向一個未知的、充滿挑戰的目標射擊。而「浮上檯面」則像是將一個沉在水底的秘密用繩子拉起來,讓大家都能看見。

💡 實用建議

在日常練習中,試著將中文的「開第一槍」這個概念,替換成 take the first shot  be the first to bring it up。將中文的「浮上檯面」替換成 bring it to the surface  get it out in the open,這樣能幫助你習慣用英文的思維來表達。

💡 文化敏感度

雖然 take the first shot 在此情境下是比喻,但如果是在一個非常保守或正式的環境,可能可以選擇更中性的詞彙,如 initiate the conversation  be the first to address the issue,來避免任何可能帶來的誤解。


思考練習

  1. 使用情境    在什麼情況下,你會說「這件事就看誰願意來開第一槍,讓事情能夠浮上檯面」?試著用英文表達。

  2. 類似表達    在中文裡,有沒有其他類似的說法,例如「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或「打破沉默」?它們的英文表達是什麼?

  3. 文化背景    為什麼中文會用「開第一槍」來比喻這種行為?這個比喻背後有什麼文化或歷史背景嗎?


Keep practicing, and soon you’ll be the one taking the first shot at using English confidently!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有沒有需要我補充或說明的部份」英文怎麼說?3大情境(日常、商務、Email)專業問法,避免中式英文!

你剛剛費盡唇舌解釋完一切,現在想知道大家懂了沒,對吧?別只會乾巴巴地問 "Any questions?"。在跟朋友聊天時,你可以很自然地說 Does that all make sense?,聽起來就像在說「這樣你get到了嗎?」,非常親切。但如果是在老闆面前,那可得換個說法了...

「你要去的地方在對面」英文怎麼說?3情境學會across/opposite用法!

有外國朋友問你路,而你要去的地方就在那條大馬路的對面,你該怎麼說才不會聽起來像Google 翻譯?別擔心,其實超簡單。你就微笑指著對面,然後自信地說:It's just across the street! 是不是馬上就像個老手了?忘掉那些繞口的直譯吧,這句才是王道。

「我確定你寄錯人了,我不是你想要寄送的對象」英文怎麼說?「你寄錯人了」3大情境(日常/商務Email)專業回覆教學

當你打開 LINE,看到一個陌生人熱情地問「嘿!明晚的派對你還會來吧?」,你該怎麼辦?直接不回嗎?還是回「你誰啊?」這樣可能有點尷尬。其實,你只要簡單地說一句:Hi, sorry, I think you’ve got the wrong person, but I hope you have a great party! (嗨,抱歉,我想你找錯人了,但祝你們派對愉快!) 這樣是不是既解決了問題,又顯得友善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