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這樣的內容,我覺得很虛,我交不出去。
英文:This content lacks substance. I can’t submit it.
情境一:日常口語表達
適用時機
與朋友、信賴的同事或團隊成員在較輕鬆的氛圍中討論。
常用說法
This is so weak. There’s no way I can hand this in.
- 中文:這內容超虛的。我不可能就這樣交出去。
- 發音重點:weak 的
[wiːk]
是長母音,要拉長音,不要跟week
(星期) 搞混,它們是同音異義詞。
This is all fluff. I’d be embarrassed to submit it.
- 中文:這全是些空洞沒內容的東西,這樣交出去我會覺得很丟臉。
- 發音重點:fluff
[flʌf]
的u
是短母音[ʌ]
,類似中文「阿」的短促音。
There’s just no substance here. I can’t turn this in.
- 中文:這裡面根本沒有實質內容,這個我沒辦法交出去。
- 發音重點:substance
[ˈsʌbstəns]
的重音在第一個音節sub-
。
情境二:正式商務場合
適用時機
在商務會議中、對上司報告,或對不熟悉的合作對象提出回饋。
專業表達
This draft lacks sufficient substance. I don’t believe it’s ready for submission yet.
- 中文:這份草稿缺乏足夠的實質內容,我不認為這是準備好可以送出的。
- 語調:保持客觀、冷靜的語氣,重點在於內容本身,而非針對個人。
The content needs more depth and supporting data before we can present it.
- 中文:在我們能發表之前,這份內容需要更深度的內容和更多的佐證數據。
- 用法:這種說法更具建設性,直接指出了問題所在(缺乏深度和數據),並暗示了下一步的修改方向。
I’m concerned about the lack of concrete details. I can’t sign off on it in its current state.
- 中文:我對於內容缺乏具體細節感到擔憂,以它目前的狀態,我無法批准。
- 情境:當你是專案的負責人或審核者時,使用
sign off on
(批准、簽字同意) 這個片語非常專業,表明了你的權責。
情境三:書面表達
適用時機
在Email、正式的審核意見或學術論文的評語中使用。
正式寫法
The current version of the proposal is too superficial and requires further development before it can be submitted.
- 中文:目前版本的提案內容過於膚淺,在提交前需要進一步的完善。
- 情境:適用於需要給予書面修改建議的場合,例如專案提案或部門報告。
This document lacks the necessary analytical depth. As it stands, it is not suitable for submission.
- 中文:這份文件缺乏必要的分析深度。以目前的情況來看,它不適合送出。
- 情境:非常正式的寫法,常用於學術審查、研究報告或重要的商業分析文件。
The arguments presented are unsubstantiated. We cannot proceed with submitting this until more evidence is provided.
- 中文:所提出的論點缺乏證據支持,在提供更多證據前,我們無法進行提交。
- 情境:當內容的核心問題是缺乏證據或事實根據時,這是最精準且強烈的批評。
常見錯誤避免
❌ 錯誤說法
The content is very empty. I cannot give it out.
✅ 正確說法
The content feels superficial. I can’t submit this.
- 中文:這內容感覺很膚淺。我沒辦法交這個。
錯誤分析
- Empty 這個詞雖然字面上是「空的」,但在形容內容時,聽起來有點太直接且不自然。它通常指物理上的空間,例如
an empty box
(一個空箱子)。形容內容時,superficial (膚淺的)、lacks substance (缺乏實質內容) 或 thin (單薄的) 會是更道地的用法。 - Give it out 通常指「分發」、「發放」東西給很多人,例如
give out flyers
(發傳單)。在工作或學術上「提交」文件,正確的動詞是 submit (最正式)、hand in 或 turn in。 - 學習技巧:將「提交作業/報告」的場景與動詞 submit 和 turn in 綁定記憶,它們是這個情境下的標準用法。
實用單字與片語
核心單字
substance [n.]
- 意思:實質內容;重要性;根據
- 例句:Your report has a lot of style but no real substance. (你的報告很有風格,但沒有實質內容。)
superficial [adj.]
- 意思:膚淺的;表面的
- 例句:The analysis in his essay was very superficial. (他在文章中的分析非常膚淺。)
unsubstantiated [adj.]
- 意思:未經證實的;無事實根據的
- 例句:These claims are unsubstantiated and should be ignored. (這些說法是沒有根據的,應該被忽略。)
實用片語
lack substance
- 意思:缺乏實質內容
- 例句:Many people feel that modern pop music lacks substance. (很多人覺得現代流行音樂缺乏內涵。)
all fluff and no substance
- 意思:虛有其表;全是空話沒有實質內容
- 例句:His presentation was all fluff and no substance; it sounded good but didn’t offer any real solutions. (他的簡報虛有其表,聽起來不錯,但沒提供任何真正的解決方案。)
sign off on (something)
- 意思:批准;簽字同意
- 例句:My manager needs to sign off on my expense report before I can get reimbursed. (我的經理需要先批准我的費用支出報告,我才能領到退款。)
實際應用練習
練習情境
情境一:與同事討論專案初稿
Hey, I’ve looked through the draft. To be honest, it feels a bit thin right now. I think we need to add more data before we can show it to the client.
我看了草稿。老實說,現在感覺有點單薄。我覺得我們需要加入更多數據才能拿給客戶看。
情境二:向你的主管報告進度
Regarding the quarterly analysis, I believe it needs more concrete examples. In its current form, I’m not comfortable submitting it to the leadership team.
關於這季的分析,我認為它需要更多具體的例子。以它現在的形式,我不太放心將它提交給管理團隊。
情境三:撰寫Email給需要修改文件的下屬
Hi John, thank you for the draft. While the structure is clear, the main arguments are currently unsubstantiated. Please revise the document to include supporting evidence from our user surveys before we proceed.
Hi John,謝謝你的草稿。雖然架構清晰,但目前主要論點缺乏證據支持。在我們繼續之前,請修改文件,加入來自用戶調查的佐證資料。
延伸學習
相關表達
It merely scratches the surface.
- 中文:這只是觸及皮毛而已。
- 解釋:用來形容探討得不夠深入。
It’s a mile wide and an inch deep.
- 中文:廣而不精。
- 解釋:這是一個很棒的諺語,形容內容涵蓋範圍很廣,但每一個點都沒有深度。
學習小偏方
💡 記憶技巧
將 substance (實質) 想像成一杯「有料」的果汁,裡面有果肉和纖維;而 fluff (空洞) 則像棉花糖,看起來很大但一捏就沒了。這個視覺化的對比可以幫助你記住它們的含義。
💡 實用建議
在提出「內容很虛」這類批評時,最好能同時提出具體的改善建議。例如,不要只說 This lacks substance
,而是說 This lacks substance, I think adding some case studies would really strengthen it.
(這缺乏實質內容,我認為加入一些案例研究能大大強化它。)
💡 文化敏感度
在美式職場,直接的溝通是被鼓勵的,但語氣和場合至關重要。對平級同事可以稍加隨意,但對上級或在公開場合,務必使用客觀、具建設性的語言,聚焦於「如何讓工作成果更好」,而不是「誰的工作沒做好」。
思考練習
使用情境
如果你要跟你的教授說,你覺得自己的論文初稿寫得不夠好,還不能交,你會選擇哪個情境中的哪句話?為什麼?類似表達
除了「內容很虛」,中文裡還有「言之無物」、「空洞」、「很水」,試著用今天學到的英文片語來對應這些說法。文化背景
為什麼在商務場合,說The content needs more depth
(內容需要更多深度) 會比說This is weak
(這很弱) 更好?
希望這些解釋對你有幫助!不斷練習,你就能在各種場合中自信地表達自己的想法。Keep practicing!